close


中國時報【汪宜儒╱專訪】

日本導演平田織佐戴著細圓框眼鏡,一頭灰白交雜的粗硬頭髮,他的表情有禮拘謹,但鏡片後的眼神閃亮活躍,透著一股和緩堅定的吸引力。近年來平田織佐與機器人科學家石黑浩合作「機器人劇場計畫」,讓真人與機器人在同一舞台上演戲,他帶著最新作品《三姊妹—人形機器人版》來到台灣。

連推5作品引起注目

2008年起平田織佐與同在大阪大學任教的石黑浩合作「機器人劇場計畫」,推出5部與真人與機器人同台的作品,廣受注目。

這樣的計畫自然曾經招致質疑,「機器人演戲」是否只是噱頭,但是,平田織佐表示,讓機器人靈巧在舞台上運動演出,其實可讓機器人的實驗研究深化,而另一方面,機器人加入演員的陣容,也讓平田織佐傳遞他關注的社會問題。

探究勞動、福島核災

平田織佐畢業於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的人文科學科,大三那年公費留學韓國的延世大學,那段日子對他影響很重大。他說:「由於日本曾殖民韓國的歷史,我開始思考支配與被支配,使用與被使用的關係。」

在《三姊妹—人形機器人版》之前,平田織佐的「機器人劇場計畫」還有《我是勞工》、《森林深處》、《再會》與《再會第二版》等4部。

《我是勞工》關注了日本社會中賴在家不肯出門工作的「尼特族」,探究勞動對人的意義是什麼。《再會第二版》透過一個照護型機器人的故事,傳遞對福島核災的反思。

改編契訶夫《三姊妹》

《三姊妹—人形機器人版》以契訶夫的劇作《三姊妹》為基礎,描寫一家人遷居後,面對新生活的期待與轉變。不過,場景從19世紀的俄國鄉村改變成未來世界的東京近郊小鎮,原著中的父親角色是軍人,平田織佐將父親角色改成了機器人科學家。而三姊妹中的的么妹就是由人形機器人Geminoid F飾演,栩栩如真,另外還有一個1米高的機器人Muraoka擔綱管家一角。

在改編版本中,么妹之所以成為機器人,是父親為了保存過世么妹的意識與樣貌打造出來的。

從繭居族談存在意義

平田織佐表示,原著中背景是19世紀末工業革命後,當時的勞工生活因工業興起有了巨大改變,對應了機器人時代的人類生活,勞動的意義是什麼也必須重新思考。「人的生活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也有了質變。」

透過么妹的設定,平田其實投射日本「繭居族」的社會現象,這群年輕人習慣賴在家裡,沒有正常的人際互動,只留在安穩的家中逃避社會壓力。他拋出提問:「依賴著發達的機器人科技的人類,存在的意義剩下什麼?」

《三姊妹—人形機器人版》將於8月23至25日在台北水源劇場演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tu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